明初玉器受宋、辽、金、元风格影响较大,中晚期才渐渐有了独立的风格。明代玉雕的繁荣超过宋、辽、金元,无论在造型、种类和工艺上都有进步,这些进步为中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——清代玉器的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。
当时北京、苏州、杭州制玉兴盛,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,有“良玉虽集京师,工巧则推苏郡”之说。当时苏州已经成为全国制玉中心,出现了大批琢玉高手,生活在明代嘉靖、万历年间的陆子冈,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,他所雕玉簪,一枝价值五、六十金。
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的和田玉,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“凡玉由彼缠头面,或溯河舟,或驾驼,经浪入嘉峪,而至甘州与肃州,至则互市得兴,车入中华,卸萃燕京。玉工辨璞,高下定价,而后琢之”。明代还通过海上贸易,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,扩大了宝玉石制作的用料范围。
明代玉器在工艺上是粗犷与精细并存,民间用玉大多粗犷浑厚,不拘小节,精工者较少。由于民间用玉的数量较大,传世较多,导致后世一提明代玉器就称其为“粗大明”;其实明代玉器不乏精品,当然它们是为王公贵族、商贾富豪们服务的。明代玉器出土较多,种类繁杂,主要有玉壶、杯、盒、碗、樽等,以玉壶和玉杯最为出色。
|